
10月28日春安配资,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安置区项目集中交付活动在小㘵-平山二期(首批)安置区现场举行。当日,300栋共27781套安置房的“幸福钥匙”交到回迁群众手中,其中花都区177栋12545套、白云区123栋15236套,这是项目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一次集中交付,实现了重大工程与民生保障的协同并进。
10月30日,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正式投运,实现了主体+安置区同步进展,同时相继交付的民生与发展愿景。安置区项目接连以看得见的民生成果回应群众期盼,也为机场三期主体工程即将顺利通航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重大项目“指挥部+公司”模式
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体量大、工期长、时间紧、任务重,项目涉及省、市、区、镇街四级政府,参与部门众多,广州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创新采用“建设指挥部+公司”协同运作模式,加强统筹协调,调度有序,确保了项目各节点高效有力推进。
提级统筹协调。广州市构建跨部门、跨区域、全局性的协调指挥机制,采用“指挥部+公司”(指挥部与建设管理单位)模式实施,高位协调、高频联动、高效运行,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强大统筹力和国企操盘的高效执行力双面优势。
广州市成立了市机场三期建设指挥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总指挥,以指挥部为核心,各职能部门作为成员单位联动推进。市指挥部办公室与指挥部各成员单位高频联动,解决用地报批、安置房建设、市政配套建设等问题,有力推进项目进展。此外,广州还成立了专职负责项目建设、融资的建设管理单位,由广州机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担项目实施、土地整备、投资融资、运营管理及资源整合等主体职能。
加强部门协同。重点项目建设时在部门间任务上条块分隔、政策间相互冲突、建设链条各环节未打通。按“条块结合”原则完善高效协同的政策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实施单位的职责分工、工作要求与流程,打破省市区工作分工界限春安配资,打通各职能部门政策局限。

以安置区建设为例,联通各实施部门(含管线单位、道路施工)资源,同步配套建设92段道路、42所教育设施、7处养老设施等公服设施,破解安置区“孤岛”之围。
打通审批流程。梳理完善各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全流程清单(包括从项目谋划到联合验收移交)。针对重点难点关键的“卡脖子”审批事项(如涉及规划调整、永久基本农田、一级水源保护区等事项),统筹相关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统筹梳理,提前部署,重点攻坚。
15个安置区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
广州市坚持民生优先、安置优先原则,全力做好广东省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民生安置工程——机场三期配套征拆安置工程,共涉及55条村、1.9万户、7.6万人,复建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建成15个绿色、韧性、智能、低碳、宜居的安置区,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
为实现安置区工程与机场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广州市创新采用“指挥部+公司”模式,以建设指挥部为顶层统筹主体,以建设管理单位(广州机场建投集团)为核心执行抓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强大统筹力和企业运作的高效执行力,实现了需要多部门协同调度的重大项目从“各自为战”到“高位推进”的转变。
2020年6月,机场三期首开区安置区正式开工,开创了全国安置区早于主体工程建设的先例。2022年11月,机场三期15个安置区全面动工,实现从前期起步到全面实施的战略转换。2023年4月12日,机场三期首批安置房正式交付,树立了国家重点项目“边征拆、边建设、边交楼”的良好示范。2025年,安置区将实现全部653栋安置房全面封顶,其中516栋竣工交付使用,公建配套同步建设移交。
“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机场三期安置区践行“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建设理念,安置区住宅全部采用装配式建造,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创新应用,在国内率先实现七大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的集成应用,涵盖PPEFF高效装配体系、CMC复合结构体系、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SPCS空间预制装配体系、双面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等前沿技术,为建筑业新质生产力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景。
全国已建面积最大的PPEFF体系项目、广东省首个PPEFF体系示范工程——龙口-小布安置区养老院项目。龙口-小布安置区养老院采用PPEFF体系(新型预应力快速装配式框架体系)建造,达到装配式建筑国标A级,同时还应用了梁柱预应力干式压接、大跨度预应力空心楼板、屈曲约束耗能钢筋、全灌浆套筒连接等多项新技术。PPEFF体系通过局部有粘结预应力张拉的方式将预制梁柱相连接,可实现“五天两层”的高效建造,还具有用钢量低、抗震性能好等特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要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广州市首个CMC体系示范工程——方石安置区幼儿园项目。方石安置区幼儿园采用CMC(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模块化建筑)体系建造,由57个模块组装而成,装配率高达85.6%,满足广东省装配式建筑评价AA级标准。CMC组合模块建筑在工厂智能产线上像造汽车一样完成模块房屋的自动化生产,装配式装修后运输到工地,一体化浇筑成型,即可投入使用,相较传统建造方式,可节省工期50%,减少人工60%,减少建筑垃圾排放70%,在建造精度上可提升到毫米级,抗震、防火、防水、隔音等性能也更加优异。
广州市首个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项目——小㘵-平山二期安置区。小㘵-平山二期安置区采用GS-Building(钢框架+三板+SI的工业化建筑产品)体系建造,由6大类、12万个部品部件组成,构件标准化率达80%以上,工厂智能化加工和现场装配化安装,有利于全过程智慧化管控,提升建设效率和品质。相比于传统建筑,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具有“更快、更好、更舒适”三大优势,可缩减工期25%-30%,满足六防、六不、三省、三要的“好房子”建造要求,使用可拆卸轻质隔墙能增加1.5%的套内使用空间,可根据住户需求对空间进行重新布局,进一步提升居住体验。
广州市首个SPCS体系示范工程——清㘵安置区幼儿园。清㘵安置区幼儿园应用的SPCS(预制空腔墙柱新型装配式体系)体系,将施工过程流程化、标准化,通过空腔搭接+等效异构+工模技术+面内作业,实现“墙柱梁板全预制+地上地下全装配”,在确保装配式建筑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了整体建设效率,可实现4-5天/层的施工效率,同时解决了易渗漏、造价高等痛点问题,大幅减少钢筋模板脚手架现场作业,契合建筑节能和高质量发展方向。
采写:南方+记者 郎慧
摄影:南方+记者 梁文祥
通讯员 祝健轩春安配资
大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